2024-07-16
堅定信念、艱苦奮斗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
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利用紅色教育資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定力,錘煉過硬作風,近日,昆山工研院黨委分兩批次組織黨員干部赴井岡山,集中開展為期4天的黨性修養(yǎng)教育專題培訓班。
紅色啟航
工研院董事長浦景松出席活動,工研院黨委書記、總經(jīng)理唐杰作開班動員。
一是認清“得從德來”,把握好強化思想淬煉和錘煉黨性修養(yǎng)的關系。從井岡山精神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始終牢記黨員干部的政治身份和屬性,不斷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線。
二是認清“位從為來”,把握好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際轉化運用的關系。在學習的時候要找準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方面的結合點,把學習中的感悟運用到提升業(yè)務素質、提高能力水平、爭創(chuàng)工作業(yè)績中去。
三是認清“智從知來”,把握好短期集中學習和長期理論武裝的關系。堅持學思踐悟,利用好此次集中性的學習機會,深刻領會和理解井岡山精神蘊含的時代內涵和崇高價值,充分汲取精神養(yǎng)分、增添信仰力量。
學而信
理論教學強黨性
從井岡山精神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重要會議精神學習到對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者的啟示……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學員們學習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歷史,體悟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涵,在理論學習中進一步強化黨性修養(yǎng)、汲取奮進力量。
學而行
追尋足跡悟初心
回望燎原星火,追尋紅色印記。學員們深入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舊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大井朱毛舊居、茨坪舊居、小井紅軍醫(yī)院等紅色場館,沉浸體驗紅軍的艱苦生活、觸摸歷史的心跳。
學員們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緩緩踏上109級臺階,在石碑前列隊肅立,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默哀致敬。
學員們走進朱毛舊居、茨坪舊居參觀學習,在舊居內聆聽了“讀書石”的故事,感受當年革命領袖和紅軍戰(zhàn)士艱苦奮斗的精神,感悟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追求。“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進入黃洋界,參觀了戰(zhàn)壕、鋼炮、營房,瞻仰了“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勝利紀念碑”,直觀地感受到了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的艱辛與光輝勝利的時刻。
學而新
實踐體驗傳薪火
全體學員通過沉浸式、體驗式、啟發(fā)式、感召式的學習,走一路、學一路、悟一路,深入了解了井岡山革命斗爭史,接受井岡山精神的熏陶。
在訪談教學環(huán)節(jié),聆聽紅軍后代用樸實的語言親述老一輩革命家對黨的無限忠誠、無限熱愛和與家人的骨肉聯(lián)系,生動展現(xiàn)了新一代井岡山建設者對井岡山精神的傳承。在黨性鍛煉環(huán)節(jié),全體學員重走紅軍挑糧小道,用腳步丈量信仰的里程,感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梁小道”。
學員代表心得體會
No.1 工研院綜合管理部部長 趙沈宇
“逝去的是硝煙,不滅的是精神”。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特別是我們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者,更應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身披科技藍,傳承井岡紅。把革命精神牢記心中,扛在肩上,踐行到具體工作當中。為公司的蓬勃發(fā)展、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No.2 工研院資產(chǎn)管理部副部長 朱浩然
中國共產(chǎn)黨的勵精圖治,使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人民從受人奴役到當家作主,使國家從山河破碎到強大統(tǒng)一,從貧窮落后到繁榮富強,使我體會到熱愛祖國并立志獻身于祖國和民族是每個公民應有的政治素質,是樹立遠大理想和確立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思想基礎。
★★★★★★
滔滔贛江,巍巍井岡。
這場紅色研學,
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精神的傳承。
不忘初心,才能行穩(wěn)致遠;
牢記使命,方可開辟未來
全體學員將把所見所聞轉化為實際行動
堅持用井岡山精神校準方向、糾正偏差,
努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篤行擔當?shù)膶嶋H行動,
為實干“賦好能”,為發(fā)展“加滿油”
讓井岡山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供稿:黨群工作部
編輯、發(fā)布:黨群工作部